夷陵区[切换]
  登录  |   注册
关注农村,深入农村,传播农村!

杜美三:让豆腐乳吃出邓村风味

产业 村管理员 发布 来源: 邓村坪村 浏览929次时间:2022-12-16 09:24

AGh6h4KecW36fj92.jpg

图:杜美三在制作豆腐乳

有没有一种传统特色民间食品,“看起来土闻起来香,三天不吃心里慌”?答曰:有,它就是被称为“东方奶酪”的豆腐乳。

在宜昌,夷陵区邓村乡地处西陵峡北岸,境内崇山峻岭,沟壑交错,峰峦叠嶂,是一处美丽的所在。每到寒冬腊月,家家户户就开始打豆腐,制作豆腐乳,追溯起来,邓村豆腐乳已经成了延绵两百多年的民间风俗了。为因应市场和文化的双重契机,这个以邓村茶而闻名的美丽乡镇,近些年开始将“邓村豆腐乳”打造成一张线上线下颇有热度的新名片。2018年,邓村豆腐乳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今年61岁、土生土长的邓村村民杜美三,也成为这一项目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她制作的豆腐乳采用绿色无污染原料,手工古法发酵,味道鲜美,远近闻名。

“我们邓村的豆腐乳是手工制作。先用石磨磨浆,柴火灶慢火煮浆,再用纱布过滤挤压成型。将豆腐分割小块培菌,置于阴凉处发酵。发酵环节结束,选用精盐、山胡椒粉、辣椒粉、香柑皮、姜等配料拌合,将发酵好的豆腐每个面都蘸上配料,最后用菜叶包裹装坛,等待二次发酵,最后就可以成为美味的下饭菜了。”杜美三在豆腐乳工作坊向记者介绍。出身于豆腐乳制作世家的她,16岁时跟随母亲张远梅学习制作豆腐乳,逐步掌握了祖传的制作豆腐乳的绝技。1996年,她开始尝试以家庭作坊的方式,小规模地制作豆腐,其风味颇受四里八乡村民们的喜爱,名声也不胫而走,2004年,杜美三开始把生产的豆腐乳作为商品生产销售,两个女儿近年还利用网络,把妈妈制作的豆腐乳远销省内外。

在杜美三看来,邓村豆腐乳之所以味道好,主要有四大“秘方”,一是采用低温自然发酵;二是制作过程中用传统石磨磨浆,保持了黄豆中的各种养分不被破坏;三是作料选用本地原产香柑皮、山胡椒油。本地香柑皮质厚薄适中,香味独特绵长,是当地制作豆腐乳的主要调料;山胡椒系当地的特产,俗称木浆子,产自当地400-600米的高山。采摘选用即将成熟,口嚼渣化的饱满颗粒,用石臼捣碎,装入陶罐中,淋香油浸泡,封罐口。使用时用纱布滤油去渣。这种特制山胡椒油味道辛辣,风味独特,既能提香,更能保鲜,是邓村农家祖传腌制豆腐独有的调料;四是腌制好的豆腐乳用高山油白菜包裹,块与块之间不会互相粘连,拣出方便,而且有一种自然的清香味道。正是这些元素的加持,让邓村豆腐乳具有口感细腻、香醇可口,回味悠长等特点。由于大豆本身含有的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再加上微生物的发酵作用,邓村豆腐乳有着营养和保健双重功能。邓村豆腐乳也成了消费者心中的“地理标志产品”。

为了叫响邓村的这张“非遗名片”,该项目的区级代表性传承人、90后青年朱袅龙选择回乡创业,一是拜杜美三等老师傅为师,把豆腐乳的味道做得更符合消费者的需要,二是斥资五十多万元买回“邓村豆腐乳”商标,三是力主将豆腐乳做成标准化产品,并将每一瓶装好的豆腐乳都贴上了防伪标识和溯源码,据他介绍,邓村豆腐乳产业规模已达2000万元左右,豆腐乳协会会员已有38家,目前已带动约3000人就业。

“我今年61岁,还可以做20年豆腐乳,也会教更多的人做好豆腐乳,尽一位非遗传人的责任。”杜美三说,她的两个女儿都已经学会了这门手艺。

五问“守艺人”:

记者:您的座右铭是什么?

杜美三:虚心做人,实心做事。

者:从事这项手艺有多长时间了?是从谁手上学的?

杜美三:我从事豆腐乳制作40多年了,是从我母亲手上学到的。

记者:请讲讲守艺史上亲身经历的小故事。

杜美三:我听我老太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兵荒马乱的,家里收留过一个走散的士兵,他特别喜欢吃我们的豆腐乳,住了一晚上后,临走时还有一个请求,要带一点我们制作的豆腐乳在路上佐餐。

记者:为了传承和弘扬这门手艺,作为传承人,您做了哪些工作?带了多少徒弟?

杜美三:经常参加宜昌市和夷陵区非遗中心组织的非遗项目展示活动,至今授徒一百多人。

记者:这门技艺在传承上还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杜美三:邓村豆腐乳已经得到了省内外消费者的青睐,现在急需解决标准问题,要将口味精细化、多元化、标准化,便于消费者有适合自己的选择,这是邓村豆腐乳“走出去”的必由之路。

来源:湖北日报

评论0

    杜美三:让豆腐乳吃出邓村风味

    产业 村管理员 发布 邓村坪村 2022-12-16 09:24

    AGh6h4KecW36fj92.jpg

    图:杜美三在制作豆腐乳

    有没有一种传统特色民间食品,“看起来土闻起来香,三天不吃心里慌”?答曰:有,它就是被称为“东方奶酪”的豆腐乳。

    在宜昌,夷陵区邓村乡地处西陵峡北岸,境内崇山峻岭,沟壑交错,峰峦叠嶂,是一处美丽的所在。每到寒冬腊月,家家户户就开始打豆腐,制作豆腐乳,追溯起来,邓村豆腐乳已经成了延绵两百多年的民间风俗了。为因应市场和文化的双重契机,这个以邓村茶而闻名的美丽乡镇,近些年开始将“邓村豆腐乳”打造成一张线上线下颇有热度的新名片。2018年,邓村豆腐乳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今年61岁、土生土长的邓村村民杜美三,也成为这一项目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她制作的豆腐乳采用绿色无污染原料,手工古法发酵,味道鲜美,远近闻名。

    “我们邓村的豆腐乳是手工制作。先用石磨磨浆,柴火灶慢火煮浆,再用纱布过滤挤压成型。将豆腐分割小块培菌,置于阴凉处发酵。发酵环节结束,选用精盐、山胡椒粉、辣椒粉、香柑皮、姜等配料拌合,将发酵好的豆腐每个面都蘸上配料,最后用菜叶包裹装坛,等待二次发酵,最后就可以成为美味的下饭菜了。”杜美三在豆腐乳工作坊向记者介绍。出身于豆腐乳制作世家的她,16岁时跟随母亲张远梅学习制作豆腐乳,逐步掌握了祖传的制作豆腐乳的绝技。1996年,她开始尝试以家庭作坊的方式,小规模地制作豆腐,其风味颇受四里八乡村民们的喜爱,名声也不胫而走,2004年,杜美三开始把生产的豆腐乳作为商品生产销售,两个女儿近年还利用网络,把妈妈制作的豆腐乳远销省内外。

    在杜美三看来,邓村豆腐乳之所以味道好,主要有四大“秘方”,一是采用低温自然发酵;二是制作过程中用传统石磨磨浆,保持了黄豆中的各种养分不被破坏;三是作料选用本地原产香柑皮、山胡椒油。本地香柑皮质厚薄适中,香味独特绵长,是当地制作豆腐乳的主要调料;山胡椒系当地的特产,俗称木浆子,产自当地400-600米的高山。采摘选用即将成熟,口嚼渣化的饱满颗粒,用石臼捣碎,装入陶罐中,淋香油浸泡,封罐口。使用时用纱布滤油去渣。这种特制山胡椒油味道辛辣,风味独特,既能提香,更能保鲜,是邓村农家祖传腌制豆腐独有的调料;四是腌制好的豆腐乳用高山油白菜包裹,块与块之间不会互相粘连,拣出方便,而且有一种自然的清香味道。正是这些元素的加持,让邓村豆腐乳具有口感细腻、香醇可口,回味悠长等特点。由于大豆本身含有的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再加上微生物的发酵作用,邓村豆腐乳有着营养和保健双重功能。邓村豆腐乳也成了消费者心中的“地理标志产品”。

    为了叫响邓村的这张“非遗名片”,该项目的区级代表性传承人、90后青年朱袅龙选择回乡创业,一是拜杜美三等老师傅为师,把豆腐乳的味道做得更符合消费者的需要,二是斥资五十多万元买回“邓村豆腐乳”商标,三是力主将豆腐乳做成标准化产品,并将每一瓶装好的豆腐乳都贴上了防伪标识和溯源码,据他介绍,邓村豆腐乳产业规模已达2000万元左右,豆腐乳协会会员已有38家,目前已带动约3000人就业。

    “我今年61岁,还可以做20年豆腐乳,也会教更多的人做好豆腐乳,尽一位非遗传人的责任。”杜美三说,她的两个女儿都已经学会了这门手艺。

    五问“守艺人”:

    记者:您的座右铭是什么?

    杜美三:虚心做人,实心做事。

    者:从事这项手艺有多长时间了?是从谁手上学的?

    杜美三:我从事豆腐乳制作40多年了,是从我母亲手上学到的。

    记者:请讲讲守艺史上亲身经历的小故事。

    杜美三:我听我老太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兵荒马乱的,家里收留过一个走散的士兵,他特别喜欢吃我们的豆腐乳,住了一晚上后,临走时还有一个请求,要带一点我们制作的豆腐乳在路上佐餐。

    记者:为了传承和弘扬这门手艺,作为传承人,您做了哪些工作?带了多少徒弟?

    杜美三:经常参加宜昌市和夷陵区非遗中心组织的非遗项目展示活动,至今授徒一百多人。

    记者:这门技艺在传承上还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杜美三:邓村豆腐乳已经得到了省内外消费者的青睐,现在急需解决标准问题,要将口味精细化、多元化、标准化,便于消费者有适合自己的选择,这是邓村豆腐乳“走出去”的必由之路。

    来源:湖北日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