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970---1980---1987
地点:湖北宜昌 莲沱晒经坪
名称:代号827厂
西陵峡尾,长江北岸,三峡工程专用公路上,一座漆为橙红的高速铁架桥,俨然成为莲沱的标志。
专用公路建成于1996年,而在此之前,宜昌城区进入西陵峡的公路,就是现在的334省道。
目前这条叫做武大(原宜巴线)的公路处于封闭状态,要对其中的三个隧道进行维修,计划明年10月底通车。
这是一条称为治愈系的公路,沿江而上,车在水边行,人在画中游,行游一遭,再深的生活积郁,都会被拯救。
曾无数次往返其上,只在感慨造物神通,却从未想过这段路是何时修,何人造。
图片为827厂旧址
时间回到1970年,默算了一下,差不多是半个世纪之前,那时候的三线建设正在中国腹地如火如荼的进行。
宜昌西陵峡畔,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莲沱,因为背山面水,隐蔽且又离城近,在当时被选中为军事基地,代号827。
为了基地建设和交通需要,便修建了宜昌到莲沱,后来延伸至大老岭的公路,即宜巴线宜昌段,全长约一百公里。
图片为827旧址宿舍
宜昌到莲沱33公里,几万民工、解放军和核工业部二十二公司配合参与,历时三年才在崇山峻岭中开洞架桥,修成这段沿江公路。
其后,827厂便矗立在莲沱村一个叫晒经坪的江北坡地上。
图片为827厂旧址
零星的看到几处微博文章,是之前曾在此参与827厂建设的人写的回忆录,说起当年境况,有提及峡江居民最初要到宜昌城区,除了水路就是翻山越岭,尤其是天柱山一个上下就得大半天光景。
还提及酷暑与寒冬的冷暖重天,粮食与蚊虫的正反对比,劳力与险厄的繁困交织,寥寥数语,天堑通途,一边说往事不堪其苦,一边却又频回首。
频回首,是因为那时纯粹的,无畏的,热血的,一路高歌所建必成的,青春。
无怨,无悔。
图片为827厂旧址
回忆的文字,一笔即是数年,至于身在其中的年年月月天天时时,是怎样度过,其外的人不得而知。
只留下了一座空城样的工厂旧址,被岁月风尘吹散了昔时痕迹,让寻觅到此的人,或为整肃的建筑群唏嘘,或想象着人来人往的匆匆背影。
前日,阳光温热,四月晴好,季节将远山近树调配成由浅及深的渐变绿,踏着油菜结籽的声音而来,站在莲沱827旧址的晒经坪上,看着沉默的建筑,发问。
这应该行政办公楼吧?
坐落在山渚正中,面朝大江东去,风骚独领气质凛然,风水应是论过,如今下首正是村委会所在地。
保存的算为完好。
苍柏犹立,不知植树人何在?可知当年幼苗已然亭如华盖?又可知严楼高阶如今,结蔓生苔?
从1987年827旧厂解散迄今,这里的建筑空置已有三十余年,对于楼宇来说又有几个三十年可以等待?
只需换上门窗,修葺妆容,又将是当年气派,引得鸿鹄云来。
这里应是当年礼堂兼食堂,位于建筑群的最前端,垂直江流,门户疏阔,大气庄严。
抬头仰望,仿佛看到进出上下的人,端着饭钵从我身边说说笑笑的走过,看不清脸孔,只有上扬的唇齿弧线,或者刚刚洗漱过一天疲累的香皂气味。
但凭想当然,也只能自以为,这两百多平米的空间,曾经热闹的场景。
打饭的窗口-----若有在此打过饭的人看到,会不会想起物资贫乏年代的饭菜滋味?
可就是吃着“三号米”的这一代人,成就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把三线建设的积极意义,延续到此后近半个世纪的城市、国家的发展历程中,以一两代人的命运铺垫了整个时代的腾飞。
总说功过是非让后世评说,可后世正是站在当年的肩膀上,既不能回转修正也无法穿越助力,只有努力无愧于当下,能坦然对未来说:功过是非,但请评说!
大礼堂临江的窗口,是观景的好地方,当年的江景应该不是现今的一江碧蓝,静水流东。
在827厂修建的次年,为缓解三线建设的用电压力,葛洲坝水力工程在城区开始修建,并贯穿了整个827厂旧址的建设生产过程。
在那个轰轰烈烈全民建设的年代,江山是什么颜色?问问从827走出去的人,可还记得从这个窗口凝望过的西陵春秋?
当年同样的姿势和角度倚靠过窗棂的人,一定在不同的年份存在。此际,想对这一叠串在时间里的影像说:
感谢你们教会了我们,永远不要辜负所处的时代。
礼堂的门正对着三峡工程的方向,在827旧址解散了十年之后,当世堪殊的三峡工程大坝合龙,如今已成为五A级景区向世界开放。
介于两坝之间的827厂旧址,依然沉默在时间里,但愿不久之后,会有精英重塑此间辉煌。
向莲沱区为支持827厂建设,
而被征用土地和搬迁的居民致敬!
向投身于827厂建设的数万军民致敬!
向把青春和智慧奉献于此的工作人员致敬!
向全国老三线的建设者和支持者致敬!
向我们的家国,生活,致敬!
向时代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