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区[切换]
  登录  |   注册
关注农村,深入农村,传播农村!

雷开艳:​宋家嘴老街 【“喜迎二十大 礼赞新时代”主题征文096】

文化 村管理员 发布 来源: 宋家嘴村 浏览1573次时间:2022-10-05 09:58

2TaT8Q5NRcFWWbry.jpg

 宋家嘴老街

 雷开艳

宋家嘴是龙泉镇四个老集镇村之一,古有七十二庙四十八铺之称。

史料载:明末清初便有了宋家嘴集镇,隶属双泉铺所辖,是通往当阳、远安的必经之路,赶骡马的、做生意的过往行客常打栈宋家嘴,行商坐商齐聚,集市贸易十分活跃。建国后,因行政区划的变动,使宋家嘴形成新、旧两条街。

宋家嘴的时光,永远驻足在乡情里。

而对宋家嘴的那条老街,则完全停留在了我儿时的青石板路。那青石板路光滑清亮,不知是哪个年月修建而成。它并非很长,犹记我儿时的小脚丫丈量,也不过十多分钟的路程。路虽不长,但因它顺势而建,并不是一眼可以望出头的。

宋家嘴小学在老街的那头。

每天上学,我们从柏临河里的大青石上一蹦一跳地踩过,进入老街。走上百来米,便是一个较陡的路面。再往前走百米才趋平缓,左拐右拐一直走到小学。

小学那头是柏临河一条支河,叫东渡河。老街在两条河之间,故:老街是不缺水的。每逢梅雨季节,青石板上就长了青苔,脚踩上去,稍不留神,便会溜溜地摔上一跤,与青石板来个亲密接触。特别是那一段缓坡上的青石板,有不少人在那里摔过跤。我曾亲眼看见一农民用鸡公车推了一车苞谷。推了几次都没推上去,一不小心,一个趔趄,车歪了。苞谷从蛇皮袋里泼出来,撒了一地。

青苔,给老街涂抹上一层墨绿。墨色,从老街深处悠悠地走来。

老街的两边住满了人家。一边是三组,一边是四组。上小学那会儿,土房子居多,偶有一两间红砖做的瓦房,甚是惹人眼。每家每户的屋前是不种树的,因为树大遮住阳光,晒起农作物来很是不便。但杂草是不管不顾的,随便哪个角落缝里,它都能顽强地长出来。你若不拔,没几天工夫,便招摇着与来来往往的小学生们比个高矮。

下雨的时候,我是极爱这青石板路的。因为走土路,脚总是沾上厚厚的泥巴。走在青石板上,那时不懂什么古朴幽静,也没有一个丁香般的姑娘撑着油纸伞走在上面。老街的青石板路,过往的都是烟火里为生计奔波的百姓。老街两边开有几个小卖铺,还有烧饼摊。每天,老街上挑担儿卖豆腐的、卖水果的、用那作业本大小的旧报纸一卷,卖那一毛钱一份的瓜子儿的,很是吸引我们的眼球。

PPXbwFREepH8n8Qh.jpg

那样的记忆,时光是柔软而绵长的。而在岁月的流转中,曾经的辉煌逐渐斑驳,时代的车轮滚滚前行,柏临河这头,建起了新街。一张白纸,好画最美的图画。新街的路面已经水泥硬化。因为小学早已搬迁至新街原宋家嘴中学,老街已失去昔日的繁华。老街的青石板路,在老街人的期盼、留恋等复杂的情感中,完成了它的古老使命:2005年,对老街的那个陡坡进行修建;2009年,老街的路全部重新修建。

青石板被铲车一块块的撬起,被运输车拖走。新设计的老街路面降低了原来的坡度,那个陡坡的落差矮了一米左右,人们行走起来更为方便。而老街两边的房子也变成了楼房,路面也比以前宽阔。有的人家在稻场边修了花坛,种上各种花草。兰草、蜀葵、太阳花、凤仙花、百日红等等,开得摇曳生姿。时代变了,观念变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高。这是历史的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铿锵步伐。

老街路漫漫,珍藏着万千回忆。

由是,和友人于一个夏日的上午再次踏进了宋家嘴,与老街来一场心灵之旅。

一场夜雨,把树木、街道,冲洗得干干净净。此刻,天空依然飘洒着小雨。从宋家嘴大桥上走过,多年前修的老桥,与近几年修的新桥同在。老桥已建成四十多年,为安全起见,老桥一头做了石栏杆,防止车辆行走。斑驳的桥身与桥面,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新桥宛如一个年轻的少年,正朝气勃勃。桥底下,夏季柏临河的水无论怎样张狂,也挡不住河两岸人们的出行了。老街入口处,右边建了一排城墙。城墙上方是镂空的窗花造型,城墙下是约一米宽的绿化带,里面种植着万年青、黄金榕等植物。

路的左边是新建的花坛,里面栽种了一棵金弹子和其它植物。

金弹子枝干苍劲挺拔,自然虬曲,造型飘逸,弯曲的枝干,尽显美的张力。花坛上方是一户人家的墙壁,上面画着一幅老街过去的画面。一新一旧,毫不冲突,甚感古朴又雅致。我不禁想起街右边的小山坡上那棵古老的朴树,抬眼望去,那棵树还在,静静地守候在那里。前行百米,是一个带门的花坛造型,门边石板上有株凌霄花,翠叶团团簇簇,花朵色泽艳丽,灼灼其华,附于其上。门里门外,别有一番情趣。想起舒婷在《致橡树》中的那句“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是不以为然的。我喜欢宋代诗人贾昌朝的那句“披云似有凌霄志,向日宁无捧日心。”凌霄花,以柔弱的身躯,执着的精神,努力向上,直冲云霄,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erZjbZNMG5szpE4R.jpg

友人是宋家嘴村委会的班子成员,她告诉我,这些都是去年修建与种植的。借助国家乡村振兴的东风,学学凌霄花的精神,我倒是觉得十分可取。老街入口,新与旧的视觉冲击,古朴与现代的融合,向进入老街的我们悄悄打开了一扇历史之门。两边人家的大门大都开着。一家超市取代了过去的小卖部。人们或在门口做点农活,或端把椅子与隔壁邻居唠嗑闲聊。农村长大的我知道,这季节田里的活不忙,是农闲的时候。

行走在老街上,随处可拾起一段情感,翻新的街面到处有镌刻的记忆。

记忆中,老街人是最会做生意的,也是最早做生意的,经济状况普遍较好,那个年月是农村里的小城市。行至老街拐角,发现那个老仓库还在,一间三四十平米的土房子,大门上方是一个五角星图案,久远的年代气息扑面而来,我又看到了一间土房,里面住着两位老人,屋前打扫得干干净净。我不禁感慨,光阴是在这里驻守么?以亘古的姿态面对老街的成长与改变?老街的尽头便是宋家嘴小学,现在变成一个榨菜厂,朗朗的读书声已不再,有的是青葱回忆。东渡河上多年前已修建了漫水桥。那棵古老的皂角树依然茂盛,它的枝干向天空延伸,与街头的那棵朴树同时纳入古树保护,估计都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它们一头一尾静静地护佑着老街,护佑着这里的人们。

如丝的细雨密密的斜织着,老街清净迷离。

浮躁的心归于宁静,回望老街的模样,雨,洗净老街的铅华,似安静的老人、恬静的少妇,又似青涩的充满活力的少年。它,历经了时代的风雨,承载着人间的悲欢,感受着岁月的沧桑。忆绪在朦胧的烟雨中渐行渐远。我怀念青石板路的旧时光,又欣欣然活力四射的眼前。那么,让我把对老街美好的怀念与期望,一起刻进时间的流里。

twZcBysB2cMHnJ89.jpg

作者简介:

雷开艳,宜昌市夷陵区龙泉镇一花店店主,夷陵区作协会员,一个在文学与朗诵边缘行走的人。

来源:

评论0

    雷开艳:​宋家嘴老街 【“喜迎二十大 礼赞新时代”主题征文096】

    文化 村管理员 发布 宋家嘴村 2022-10-05 09:58

    2TaT8Q5NRcFWWbry.jpg

     宋家嘴老街

     雷开艳

    宋家嘴是龙泉镇四个老集镇村之一,古有七十二庙四十八铺之称。

    史料载:明末清初便有了宋家嘴集镇,隶属双泉铺所辖,是通往当阳、远安的必经之路,赶骡马的、做生意的过往行客常打栈宋家嘴,行商坐商齐聚,集市贸易十分活跃。建国后,因行政区划的变动,使宋家嘴形成新、旧两条街。

    宋家嘴的时光,永远驻足在乡情里。

    而对宋家嘴的那条老街,则完全停留在了我儿时的青石板路。那青石板路光滑清亮,不知是哪个年月修建而成。它并非很长,犹记我儿时的小脚丫丈量,也不过十多分钟的路程。路虽不长,但因它顺势而建,并不是一眼可以望出头的。

    宋家嘴小学在老街的那头。

    每天上学,我们从柏临河里的大青石上一蹦一跳地踩过,进入老街。走上百来米,便是一个较陡的路面。再往前走百米才趋平缓,左拐右拐一直走到小学。

    小学那头是柏临河一条支河,叫东渡河。老街在两条河之间,故:老街是不缺水的。每逢梅雨季节,青石板上就长了青苔,脚踩上去,稍不留神,便会溜溜地摔上一跤,与青石板来个亲密接触。特别是那一段缓坡上的青石板,有不少人在那里摔过跤。我曾亲眼看见一农民用鸡公车推了一车苞谷。推了几次都没推上去,一不小心,一个趔趄,车歪了。苞谷从蛇皮袋里泼出来,撒了一地。

    青苔,给老街涂抹上一层墨绿。墨色,从老街深处悠悠地走来。

    老街的两边住满了人家。一边是三组,一边是四组。上小学那会儿,土房子居多,偶有一两间红砖做的瓦房,甚是惹人眼。每家每户的屋前是不种树的,因为树大遮住阳光,晒起农作物来很是不便。但杂草是不管不顾的,随便哪个角落缝里,它都能顽强地长出来。你若不拔,没几天工夫,便招摇着与来来往往的小学生们比个高矮。

    下雨的时候,我是极爱这青石板路的。因为走土路,脚总是沾上厚厚的泥巴。走在青石板上,那时不懂什么古朴幽静,也没有一个丁香般的姑娘撑着油纸伞走在上面。老街的青石板路,过往的都是烟火里为生计奔波的百姓。老街两边开有几个小卖铺,还有烧饼摊。每天,老街上挑担儿卖豆腐的、卖水果的、用那作业本大小的旧报纸一卷,卖那一毛钱一份的瓜子儿的,很是吸引我们的眼球。

    PPXbwFREepH8n8Qh.jpg

    那样的记忆,时光是柔软而绵长的。而在岁月的流转中,曾经的辉煌逐渐斑驳,时代的车轮滚滚前行,柏临河这头,建起了新街。一张白纸,好画最美的图画。新街的路面已经水泥硬化。因为小学早已搬迁至新街原宋家嘴中学,老街已失去昔日的繁华。老街的青石板路,在老街人的期盼、留恋等复杂的情感中,完成了它的古老使命:2005年,对老街的那个陡坡进行修建;2009年,老街的路全部重新修建。

    青石板被铲车一块块的撬起,被运输车拖走。新设计的老街路面降低了原来的坡度,那个陡坡的落差矮了一米左右,人们行走起来更为方便。而老街两边的房子也变成了楼房,路面也比以前宽阔。有的人家在稻场边修了花坛,种上各种花草。兰草、蜀葵、太阳花、凤仙花、百日红等等,开得摇曳生姿。时代变了,观念变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高。这是历史的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铿锵步伐。

    老街路漫漫,珍藏着万千回忆。

    由是,和友人于一个夏日的上午再次踏进了宋家嘴,与老街来一场心灵之旅。

    一场夜雨,把树木、街道,冲洗得干干净净。此刻,天空依然飘洒着小雨。从宋家嘴大桥上走过,多年前修的老桥,与近几年修的新桥同在。老桥已建成四十多年,为安全起见,老桥一头做了石栏杆,防止车辆行走。斑驳的桥身与桥面,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新桥宛如一个年轻的少年,正朝气勃勃。桥底下,夏季柏临河的水无论怎样张狂,也挡不住河两岸人们的出行了。老街入口处,右边建了一排城墙。城墙上方是镂空的窗花造型,城墙下是约一米宽的绿化带,里面种植着万年青、黄金榕等植物。

    路的左边是新建的花坛,里面栽种了一棵金弹子和其它植物。

    金弹子枝干苍劲挺拔,自然虬曲,造型飘逸,弯曲的枝干,尽显美的张力。花坛上方是一户人家的墙壁,上面画着一幅老街过去的画面。一新一旧,毫不冲突,甚感古朴又雅致。我不禁想起街右边的小山坡上那棵古老的朴树,抬眼望去,那棵树还在,静静地守候在那里。前行百米,是一个带门的花坛造型,门边石板上有株凌霄花,翠叶团团簇簇,花朵色泽艳丽,灼灼其华,附于其上。门里门外,别有一番情趣。想起舒婷在《致橡树》中的那句“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是不以为然的。我喜欢宋代诗人贾昌朝的那句“披云似有凌霄志,向日宁无捧日心。”凌霄花,以柔弱的身躯,执着的精神,努力向上,直冲云霄,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erZjbZNMG5szpE4R.jpg

    友人是宋家嘴村委会的班子成员,她告诉我,这些都是去年修建与种植的。借助国家乡村振兴的东风,学学凌霄花的精神,我倒是觉得十分可取。老街入口,新与旧的视觉冲击,古朴与现代的融合,向进入老街的我们悄悄打开了一扇历史之门。两边人家的大门大都开着。一家超市取代了过去的小卖部。人们或在门口做点农活,或端把椅子与隔壁邻居唠嗑闲聊。农村长大的我知道,这季节田里的活不忙,是农闲的时候。

    行走在老街上,随处可拾起一段情感,翻新的街面到处有镌刻的记忆。

    记忆中,老街人是最会做生意的,也是最早做生意的,经济状况普遍较好,那个年月是农村里的小城市。行至老街拐角,发现那个老仓库还在,一间三四十平米的土房子,大门上方是一个五角星图案,久远的年代气息扑面而来,我又看到了一间土房,里面住着两位老人,屋前打扫得干干净净。我不禁感慨,光阴是在这里驻守么?以亘古的姿态面对老街的成长与改变?老街的尽头便是宋家嘴小学,现在变成一个榨菜厂,朗朗的读书声已不再,有的是青葱回忆。东渡河上多年前已修建了漫水桥。那棵古老的皂角树依然茂盛,它的枝干向天空延伸,与街头的那棵朴树同时纳入古树保护,估计都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它们一头一尾静静地护佑着老街,护佑着这里的人们。

    如丝的细雨密密的斜织着,老街清净迷离。

    浮躁的心归于宁静,回望老街的模样,雨,洗净老街的铅华,似安静的老人、恬静的少妇,又似青涩的充满活力的少年。它,历经了时代的风雨,承载着人间的悲欢,感受着岁月的沧桑。忆绪在朦胧的烟雨中渐行渐远。我怀念青石板路的旧时光,又欣欣然活力四射的眼前。那么,让我把对老街美好的怀念与期望,一起刻进时间的流里。

    twZcBysB2cMHnJ89.jpg

    作者简介:

    雷开艳,宜昌市夷陵区龙泉镇一花店店主,夷陵区作协会员,一个在文学与朗诵边缘行走的人。

    来源: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