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区[切换]
  登录  |   注册
关注农村,深入农村,传播农村!

张家口村 | 探岁月之痕,访历史之迹——黄爱

文化 村管理员 发布 来源: 张家口村 浏览1898次时间:2022-07-23 09:21
探岁月之痕,访历史之迹

文/黄爱

(一)

有人说,时光在这里变成了烟,岁月在这里凝成了雾。而这个地方就是南津关大峡谷景区北门必经之地——黄花镇张家口村,一个古色古韵的诗意之所,一个充满着历史印迹的静谧乡村。与友人驱车至此,在这里一探岁月之痕,轻抚历史的面纱。

过了张家口大桥,沿乡间小道盘旋上山,约摸30分钟的盘山车程,终于换来了和南边民居的对望。一排排有着斑驳墙壁的古老民居,青砖白墙间满是光阴的痕迹,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这些明清建筑,或已上百年,宛若历史遗留在山村里的一颗颗明珠,载着岁月的沧桑和过往的故事,让人不禁魂牵梦绕,想借此畅游于时间长河之中,一探历史深处的神秘。

及至山顶,寻一处停车,放眼而观,云涛倾泻在眼前,林海流淌在脚下,清风跳舞的声音,我该怎么告诉你?

坐卧在一大块绿地,瓷蓝色的天空触手可及,不论面朝东西,还是坐北向南,总能让我晒到最明媚的光。多好,这么美,只想携着闲适在这里与时光相映成美丽的风景。这里的古代民居建筑便是著名的南边民居,从民居记载的碑文和介绍中得知,其大概始建于嘉庆年间,已距今有200年历史,如今伴随着巨大的历史价值和旅游价值已成为省级文物,令无数游人慕名至此。

南边民居见证了百年前在此落户的易家大姓宗族的兴衰,青瓦白墙,雕梁画栋,栩栩如生的鸟兽花纹,悠长斑驳的院墙,记载建筑主人的荣耀过往和不凡品味,古典的风格隐隐间沉淀出清浅的禅意,更凸显着这里的人杰地灵。

因地处丘陵地带,民居海拔高,远远观之,群山峻岭下,宛若一条洁白玉带的古代民居层次分明的排在山肩上,形成了一幅如梦似幻的天然国画,仿佛只要伸手,便可探得历史的脉搏。直至走进民居中,在房檐下,在翼角旁,在隔扇门窗边,看到那些满是岁月痕迹的花纹,看到细致而入微的雕工,便一脚踏进历史的写意画里,院外是今朝,院内就是故事。阳光从天井上方斜着洒落,经雕花窗棂筛选,轻柔地落入墙角的陶罐,陶罐便散发出别样的光彩。

踱步神游,不说老屋内宽阔见方的天井,不说细细打磨了雕花的门框,单单抬头从院内开阔明朗的天窗里略一抬头仰望,那清风弄云、摇曳阑珊的景致,不禁让我与游人遨游在过往的世界里,除郁、除躁,生静、生香。

(二)

hxnP9QPBjPFsap5e.jpg

如果说南边民居是历史遗留给小山村的明珠,这里则还有见证着历史的里程碑——张家口火车站。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是中国从封建腐朽王朝向民主主义觉醒的历史分水岭,而这个分水岭,在宜昌有着坚实的佐证。在封建农业落后的时代,火车是时代向工业化转变的加速器,呼啸的火车加速了封建时代的终结,而就在张家口村,这里留有川汉铁路唯一的动工遗址。

与游人信步来到遗址边,只见遗址的中心是一个小小火车站,上有中国铁路之父、近代著名铁路工程巨匠詹天佑的题字:张家口车站。

进入展厅内,便可看到铁路遗址的介绍。

一个小小的火车站,记录着封建专制走向民主共和的跨越和里程,是100年前历史的分界线。这个小小的火车站,正以其重大的历史价值而吸引着远来的游客。遥想昔日,由于清王朝的腐朽与没落,为了打开封闭的蜀道,清王朝下定决心在此开辟铁路,然而病入膏肓的腐朽王朝财力难支,铁路唯有在此留下了动工的烙印。铁路尚未竣工,辛亥革命爆发,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火车,代表着工业和进步的庞大机器,不仅以其速度向前飞驰,更记载着时代浩荡向前奔跑的轨迹。

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身处时代之中,纵然是三峡深处的一个小山村,也不能避免历史滚滚向前的进程。当年火车和铁路在这里修建时,恐怕打开的不仅是隔绝于峡谷里的一个小山村,更是这里人们对外界的视野和一个时代的全新思维。而这,便是历史无可阻挡的力量,以及历史对于每一个身处其时经历者的影响,这种影响,可寻觅,亦可珍惜。

(三)

GdzRzD2acYMwPtcw.jpg

除了近代史,小小的张家口村还有抗日卫国的热血史。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里,总不乏那些挺身而出的民族脊梁,他们在民族危难时舍生忘死,将一颗丹心慨然赴于国难,抛头颅洒热血,沸水敢趟,裂火敢踏。正是他们,造就了中华民族打不垮折不断的韧性,正是他们,护佑了山河无恙,守卫了如画疆土,引领一个时代走向另一个时代。

从十九世纪走来的中国,在近现代可谓多灾多难,山河多次遭受蹂躏。在这长江第一峡长大的中华儿女,骨子里流淌着长江的壮怀,激荡着群山峻岭的不羁与不屈,当河山被炮火侵染时,便背靠长江,脚踏群山,向着敌寇勇毅冲锋而去。

坐落于张家口村的南边将士陵园便是这样一个背靠群山的神圣之地。

这里长眠着3000多名抗战将士躯体——隶属国民党75军四师的将士们。过去,他们未在历史上留下多少痕迹,然而在建设宜巴高速公路时,人们发现他们的遗骨,确定为1940年在此与日寇激战时壮烈牺牲的第四师国军官兵。

遥想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当年的血战何等残酷壮烈,对生在国旗下、长在春风里的我们而言,是难以想象的。

据历史考证,这些牺牲的战士年纪最小的不过15岁,面对国破家亡的挑战,他们用生命捍卫疆土,以自己的牺牲换来今日之和平,在那样血火熔融的时代,战士们未曾拥有过、体味过人生绵长岁月的静好,便开赴战场,以血肉之躯守卫长江,保卫国土。

那时,他们又何曾没有渴望过和平,然而面对敌寇,却又如此勇毅!尽管斯人已长眠,但他们终将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这些铁骨铮铮的中华民族之魂便是历史留给我们最大的精神瑰宝。

在这小小的山村中,留给我们的不仅是长江三峡深处的风光,更有深沉隽永的历史哲思。从200年前的清代古民居,到100年前的火车站遗址和70年前抗日将士的长眠之地,我在这里探到了岁月之痕、历史之迹,也终将从历史的基因和脉络中找到对今日的启迪,指引着我们热爱家国、珍惜光阴,在光阴深处珍视每一个烙印在心中的画面。

此刻,时光温柔,岁月惊艳。 

CTMTreBmJhnXN7bZ.jpg

作者:黄爱,笔名“爱莫问天”。夷陵区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中国作家网、江山文学网等网络平台。

来源:夷陵作家

评论0

    张家口村 | 探岁月之痕,访历史之迹——黄爱

    文化 村管理员 发布 张家口村 2022-07-23 09:21
    探岁月之痕,访历史之迹

    文/黄爱

    (一)

    有人说,时光在这里变成了烟,岁月在这里凝成了雾。而这个地方就是南津关大峡谷景区北门必经之地——黄花镇张家口村,一个古色古韵的诗意之所,一个充满着历史印迹的静谧乡村。与友人驱车至此,在这里一探岁月之痕,轻抚历史的面纱。

    过了张家口大桥,沿乡间小道盘旋上山,约摸30分钟的盘山车程,终于换来了和南边民居的对望。一排排有着斑驳墙壁的古老民居,青砖白墙间满是光阴的痕迹,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这些明清建筑,或已上百年,宛若历史遗留在山村里的一颗颗明珠,载着岁月的沧桑和过往的故事,让人不禁魂牵梦绕,想借此畅游于时间长河之中,一探历史深处的神秘。

    及至山顶,寻一处停车,放眼而观,云涛倾泻在眼前,林海流淌在脚下,清风跳舞的声音,我该怎么告诉你?

    坐卧在一大块绿地,瓷蓝色的天空触手可及,不论面朝东西,还是坐北向南,总能让我晒到最明媚的光。多好,这么美,只想携着闲适在这里与时光相映成美丽的风景。这里的古代民居建筑便是著名的南边民居,从民居记载的碑文和介绍中得知,其大概始建于嘉庆年间,已距今有200年历史,如今伴随着巨大的历史价值和旅游价值已成为省级文物,令无数游人慕名至此。

    南边民居见证了百年前在此落户的易家大姓宗族的兴衰,青瓦白墙,雕梁画栋,栩栩如生的鸟兽花纹,悠长斑驳的院墙,记载建筑主人的荣耀过往和不凡品味,古典的风格隐隐间沉淀出清浅的禅意,更凸显着这里的人杰地灵。

    因地处丘陵地带,民居海拔高,远远观之,群山峻岭下,宛若一条洁白玉带的古代民居层次分明的排在山肩上,形成了一幅如梦似幻的天然国画,仿佛只要伸手,便可探得历史的脉搏。直至走进民居中,在房檐下,在翼角旁,在隔扇门窗边,看到那些满是岁月痕迹的花纹,看到细致而入微的雕工,便一脚踏进历史的写意画里,院外是今朝,院内就是故事。阳光从天井上方斜着洒落,经雕花窗棂筛选,轻柔地落入墙角的陶罐,陶罐便散发出别样的光彩。

    踱步神游,不说老屋内宽阔见方的天井,不说细细打磨了雕花的门框,单单抬头从院内开阔明朗的天窗里略一抬头仰望,那清风弄云、摇曳阑珊的景致,不禁让我与游人遨游在过往的世界里,除郁、除躁,生静、生香。

    (二)

    hxnP9QPBjPFsap5e.jpg

    如果说南边民居是历史遗留给小山村的明珠,这里则还有见证着历史的里程碑——张家口火车站。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是中国从封建腐朽王朝向民主主义觉醒的历史分水岭,而这个分水岭,在宜昌有着坚实的佐证。在封建农业落后的时代,火车是时代向工业化转变的加速器,呼啸的火车加速了封建时代的终结,而就在张家口村,这里留有川汉铁路唯一的动工遗址。

    与游人信步来到遗址边,只见遗址的中心是一个小小火车站,上有中国铁路之父、近代著名铁路工程巨匠詹天佑的题字:张家口车站。

    进入展厅内,便可看到铁路遗址的介绍。

    一个小小的火车站,记录着封建专制走向民主共和的跨越和里程,是100年前历史的分界线。这个小小的火车站,正以其重大的历史价值而吸引着远来的游客。遥想昔日,由于清王朝的腐朽与没落,为了打开封闭的蜀道,清王朝下定决心在此开辟铁路,然而病入膏肓的腐朽王朝财力难支,铁路唯有在此留下了动工的烙印。铁路尚未竣工,辛亥革命爆发,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火车,代表着工业和进步的庞大机器,不仅以其速度向前飞驰,更记载着时代浩荡向前奔跑的轨迹。

    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身处时代之中,纵然是三峡深处的一个小山村,也不能避免历史滚滚向前的进程。当年火车和铁路在这里修建时,恐怕打开的不仅是隔绝于峡谷里的一个小山村,更是这里人们对外界的视野和一个时代的全新思维。而这,便是历史无可阻挡的力量,以及历史对于每一个身处其时经历者的影响,这种影响,可寻觅,亦可珍惜。

    (三)

    GdzRzD2acYMwPtcw.jpg

    除了近代史,小小的张家口村还有抗日卫国的热血史。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里,总不乏那些挺身而出的民族脊梁,他们在民族危难时舍生忘死,将一颗丹心慨然赴于国难,抛头颅洒热血,沸水敢趟,裂火敢踏。正是他们,造就了中华民族打不垮折不断的韧性,正是他们,护佑了山河无恙,守卫了如画疆土,引领一个时代走向另一个时代。

    从十九世纪走来的中国,在近现代可谓多灾多难,山河多次遭受蹂躏。在这长江第一峡长大的中华儿女,骨子里流淌着长江的壮怀,激荡着群山峻岭的不羁与不屈,当河山被炮火侵染时,便背靠长江,脚踏群山,向着敌寇勇毅冲锋而去。

    坐落于张家口村的南边将士陵园便是这样一个背靠群山的神圣之地。

    这里长眠着3000多名抗战将士躯体——隶属国民党75军四师的将士们。过去,他们未在历史上留下多少痕迹,然而在建设宜巴高速公路时,人们发现他们的遗骨,确定为1940年在此与日寇激战时壮烈牺牲的第四师国军官兵。

    遥想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当年的血战何等残酷壮烈,对生在国旗下、长在春风里的我们而言,是难以想象的。

    据历史考证,这些牺牲的战士年纪最小的不过15岁,面对国破家亡的挑战,他们用生命捍卫疆土,以自己的牺牲换来今日之和平,在那样血火熔融的时代,战士们未曾拥有过、体味过人生绵长岁月的静好,便开赴战场,以血肉之躯守卫长江,保卫国土。

    那时,他们又何曾没有渴望过和平,然而面对敌寇,却又如此勇毅!尽管斯人已长眠,但他们终将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这些铁骨铮铮的中华民族之魂便是历史留给我们最大的精神瑰宝。

    在这小小的山村中,留给我们的不仅是长江三峡深处的风光,更有深沉隽永的历史哲思。从200年前的清代古民居,到100年前的火车站遗址和70年前抗日将士的长眠之地,我在这里探到了岁月之痕、历史之迹,也终将从历史的基因和脉络中找到对今日的启迪,指引着我们热爱家国、珍惜光阴,在光阴深处珍视每一个烙印在心中的画面。

    此刻,时光温柔,岁月惊艳。 

    CTMTreBmJhnXN7bZ.jpg

    作者:黄爱,笔名“爱莫问天”。夷陵区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中国作家网、江山文学网等网络平台。

    来源:夷陵作家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