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区[切换]
  登录  |   注册
关注农村,深入农村,传播农村!

一位老司法的“不了情”——记夷陵区乐天溪司法所所长潘仁贵

综合 村管理员 发布 来源: 莲沱村 浏览1273次时间:2022-06-17 09:38

“潘大哥,感谢你让我们十几年不往来的两兄弟握手言和。”“潘所长,感谢你给了我知错改错的机会!”6月以来,这两句充满信任和感谢的“口碑”是对潘仁贵同志的最高褒奖。

PxYsKDZDGWwhYRfC.jpg

▲乐天溪镇司法所所长 潘仁贵(右)

今年59岁的潘仁贵是家中独子。1989年以全区第二名的成绩考入殷家坪乡政府成为一名公务员。他怀揣着“当一名群众心中的好干部”梦想,从城郊的家中来到交通不便、地处深山老林的殷家坪,把照顾父母和幼子的重担都压在妻子身上,不顾新婚一年初为人母的妻子深情挽留,他这一去就是33年的夫妻两地分居,年迈的双亲无法孝敬、妻子的劳累无法体贴、孩子的成长无法参与……这一切的苦涩只能默默放在心里。

他是最可靠的摆渡人。“潘所长,听说我们村要划分到高新区了,能不能让我的孩子继续留在您这矫正,只有在您这里,我才放心!”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焦急地对潘仁贵说道。

社区矫正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的带着对司法审判的质疑和不服;有的带着自暴自弃的悔恨和放纵,有的带着深深的自卑和无助;还有的带着灵魂深处的伤痛和愤恨。“老潘,你给我小心点,你家的情况我都清楚”曾经他也收到过这样的短信,妻子忧虑地对他说:“你们司法部门不像其他部门,是弱势单位,没有强制力,这些人很危险,我们上有老,下又小的,你还是不要管得太严了。”面对妻子的叮咛,他坚定地说:“我依法来管理、帮助他们,有什么可怕的。”对于社区矫正对象,思想决定行动,怎样从思想上转变他们,潘所长创新开展“读书明理,走向新生”“寻家根、立家训”系列活动,划定法治底线,提升德治上线,德法结合引导他们承担家庭责任,走向新生。在他的教育帮助下,疫情期间社区矫正人员邓某毅然奔向大山检修电信基站,被称为“最美背影志愿者”,社区矫正对象覃某为脱贫户爱心捐款2万元,1名社区矫正对象匿名为乐天溪镇15个村居订阅《农村新报》19份……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乐天溪矫正人员志愿者团体还曾被乐天溪镇人民政府评为了乐天溪榜样,成为了我区社区矫正工作的一道靓丽风景。

“潘爷爷,这次考试我考了98分,我竞选为学习委员啦!”入户走访时,听到脱贫户涂某女儿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让他无比欣慰。涂某因病导致肢体残疾,母亲体弱多病,弟弟尚未成年,爷爷90岁高龄,非婚育有一女5岁多,女儿的母亲已回老家湖南,全家仅靠父亲一人打零工维持生计,房屋年久失修、风雨飘摇,最让人揪心的是涂某的女儿,由于没有户口,既享受不了贫困人口的政策,也没有办法上学,全家人愁眉不展、毫无办法。2016年初,54岁的潘仁贵,在很多人以为可以歇口气的年龄,不讲任何待遇,坚决服从组织的安排,从离家较近的龙泉司法所调配到了乐天溪司法所,1个人1个所,面对繁杂的基层司法行政业务,他没有皱眉、没有退缩,更没有后悔。可是当他面对扶贫户涂某如此艰难的家庭时,潘仁贵同志辗转反侧、彻夜难眠,经过咨询相关部门后,潘仁贵同志决定自费到湖南为涂某的女儿奔走。他说:“虽然我也不富裕,但是如果我的一点点付出,能解决困难群众的大问题,我觉得值”。后经潘仁贵同志协调公安、妇联、卫生、学校等部门,为其女儿办理了出生证明和户口,解决了她不能上学和享受建档立卡贫困户补助金的瓶颈。他不仅积极为涂某申请政策支持,争取到6.5万元建房资金,而且为涂某女儿寻找到了爱心妈妈。如今提起潘所长,涂某总是有说不完的感激。

从樟村坪司法所到龙泉司法所再到乐天溪司法所,整整28个春秋,他都以所为家,白天忙于司法行政业务工作,夜晚挑灯夜读,学法律、学文学……用中华文化的精髓滴灌着他那方寸间“诗和远方”。他说:学法律——可以帮助提高老百姓守住法律红线;学文学——可以让家风传承道德底线。这些年,他坚持学以致用,用所学法律知识做“引线”,用家风民风做“梭子”,用沁人心扉的温馨话语做“颜色”,用绣花的功夫使一件件矛盾纠纷当事人冰释前嫌、握手言和,让一个个特殊人员“浪子回头”,转化为有益于社会的人,让刑满释放“三无”人员有家可住、有事可做、有饭可吃,为维护一方安宁编织出一幅幅幸福美好的画卷。他的事迹感动了一批批的司法行政人,也影响了一批批的司法行政人。如今年近花甲、即将退休的他,仍带着这样一份赤诚,坚守着最后一班岗,演绎着一位司法老兵的“不了情”。

(农村新报通讯员 何力)

评论0

    一位老司法的“不了情”——记夷陵区乐天溪司法所所长潘仁贵

    综合 村管理员 发布 莲沱村 2022-06-17 09:38

    “潘大哥,感谢你让我们十几年不往来的两兄弟握手言和。”“潘所长,感谢你给了我知错改错的机会!”6月以来,这两句充满信任和感谢的“口碑”是对潘仁贵同志的最高褒奖。

    PxYsKDZDGWwhYRfC.jpg

    ▲乐天溪镇司法所所长 潘仁贵(右)

    今年59岁的潘仁贵是家中独子。1989年以全区第二名的成绩考入殷家坪乡政府成为一名公务员。他怀揣着“当一名群众心中的好干部”梦想,从城郊的家中来到交通不便、地处深山老林的殷家坪,把照顾父母和幼子的重担都压在妻子身上,不顾新婚一年初为人母的妻子深情挽留,他这一去就是33年的夫妻两地分居,年迈的双亲无法孝敬、妻子的劳累无法体贴、孩子的成长无法参与……这一切的苦涩只能默默放在心里。

    他是最可靠的摆渡人。“潘所长,听说我们村要划分到高新区了,能不能让我的孩子继续留在您这矫正,只有在您这里,我才放心!”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焦急地对潘仁贵说道。

    社区矫正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的带着对司法审判的质疑和不服;有的带着自暴自弃的悔恨和放纵,有的带着深深的自卑和无助;还有的带着灵魂深处的伤痛和愤恨。“老潘,你给我小心点,你家的情况我都清楚”曾经他也收到过这样的短信,妻子忧虑地对他说:“你们司法部门不像其他部门,是弱势单位,没有强制力,这些人很危险,我们上有老,下又小的,你还是不要管得太严了。”面对妻子的叮咛,他坚定地说:“我依法来管理、帮助他们,有什么可怕的。”对于社区矫正对象,思想决定行动,怎样从思想上转变他们,潘所长创新开展“读书明理,走向新生”“寻家根、立家训”系列活动,划定法治底线,提升德治上线,德法结合引导他们承担家庭责任,走向新生。在他的教育帮助下,疫情期间社区矫正人员邓某毅然奔向大山检修电信基站,被称为“最美背影志愿者”,社区矫正对象覃某为脱贫户爱心捐款2万元,1名社区矫正对象匿名为乐天溪镇15个村居订阅《农村新报》19份……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乐天溪矫正人员志愿者团体还曾被乐天溪镇人民政府评为了乐天溪榜样,成为了我区社区矫正工作的一道靓丽风景。

    “潘爷爷,这次考试我考了98分,我竞选为学习委员啦!”入户走访时,听到脱贫户涂某女儿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让他无比欣慰。涂某因病导致肢体残疾,母亲体弱多病,弟弟尚未成年,爷爷90岁高龄,非婚育有一女5岁多,女儿的母亲已回老家湖南,全家仅靠父亲一人打零工维持生计,房屋年久失修、风雨飘摇,最让人揪心的是涂某的女儿,由于没有户口,既享受不了贫困人口的政策,也没有办法上学,全家人愁眉不展、毫无办法。2016年初,54岁的潘仁贵,在很多人以为可以歇口气的年龄,不讲任何待遇,坚决服从组织的安排,从离家较近的龙泉司法所调配到了乐天溪司法所,1个人1个所,面对繁杂的基层司法行政业务,他没有皱眉、没有退缩,更没有后悔。可是当他面对扶贫户涂某如此艰难的家庭时,潘仁贵同志辗转反侧、彻夜难眠,经过咨询相关部门后,潘仁贵同志决定自费到湖南为涂某的女儿奔走。他说:“虽然我也不富裕,但是如果我的一点点付出,能解决困难群众的大问题,我觉得值”。后经潘仁贵同志协调公安、妇联、卫生、学校等部门,为其女儿办理了出生证明和户口,解决了她不能上学和享受建档立卡贫困户补助金的瓶颈。他不仅积极为涂某申请政策支持,争取到6.5万元建房资金,而且为涂某女儿寻找到了爱心妈妈。如今提起潘所长,涂某总是有说不完的感激。

    从樟村坪司法所到龙泉司法所再到乐天溪司法所,整整28个春秋,他都以所为家,白天忙于司法行政业务工作,夜晚挑灯夜读,学法律、学文学……用中华文化的精髓滴灌着他那方寸间“诗和远方”。他说:学法律——可以帮助提高老百姓守住法律红线;学文学——可以让家风传承道德底线。这些年,他坚持学以致用,用所学法律知识做“引线”,用家风民风做“梭子”,用沁人心扉的温馨话语做“颜色”,用绣花的功夫使一件件矛盾纠纷当事人冰释前嫌、握手言和,让一个个特殊人员“浪子回头”,转化为有益于社会的人,让刑满释放“三无”人员有家可住、有事可做、有饭可吃,为维护一方安宁编织出一幅幅幸福美好的画卷。他的事迹感动了一批批的司法行政人,也影响了一批批的司法行政人。如今年近花甲、即将退休的他,仍带着这样一份赤诚,坚守着最后一班岗,演绎着一位司法老兵的“不了情”。

    (农村新报通讯员 何力)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