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区[切换]
  登录  |   注册
关注农村,深入农村,传播农村!

【食在黄花】2021第一缕稻香,献给热爱生活的你

产业 村管理员 发布 来源: 军田坝村 浏览1406次时间:2021-09-23 07:23

Wbz5ikW1phPjBnMF.png

据传在公元200年(建安五年),这里就开始栽培水稻。其特有的生态系统是稻田鱼虾混养共生,鱼虾日常于田里畅游,为水稻提供天然肥料及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而水稻引来的各种昆虫又为鱼虾提供食物。这是一个生生不息、自我完善的生态食物链。

nAB43Z2Be8ZrnE1d.jpg

山清水秀的村落,年平均气温17.6℃,年日照时数约1600h,年平均降水量约1180mm。昼夜温差明显,水稻白天充分享受阳光的滋养,夜晚温度降低减少有机物消耗。

wrEW8aRAydYttwxp.png

rNm4QeAYBYWbhYNa.jpg

村民们尊重每一粒种子

天养地育

一年一作

让它们自然生长,利用鱼虾旺盛的杂食性和昼夜不间断的活动,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害虫、疏松土壤。

4xjDaM36SMYYh7f6.jpg

古法耕种

曾是许多人难忘的记忆

伴随着现代文明的日益进步,原始的插秧劳作日渐被机械插秧所取代,不少人记忆深处的农耕生活已经慢慢远去,纯正大米的味道也在逐渐流失。

在这里,村民依然使用人工插秧的古法,让秧苗扎的更深,更多的吸收土地养分,达到原滋原味。

XKJ9cCQSNfWccKXi.jpg

3Cdxa9B3CBXJWK94.jpg

山水的灌溉

鱼虾的守护

让米回归食物本质,更加纯粹

稻米光泽自然,回归食之本源

p3TE7bAMEmNBrNfp.jpg

只有民风淳朴,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才能长出好米。

1800多年来,村民的祖祖辈辈一直不断甄选优质大米品种。从插秧到包装,每一个环节都恪守传统法则,守护每一粒米的醇正,所有的汇聚到一起才成就了今天的一缕米香。

这是村民的荣幸

也是属于食客的幸运

ixXAhe5jea3peQK2.jpg

米粒色泽晶莹,颗粒饱满,粒粒如同美玉;新米自含稻香,生嚼回甘;煮沸清香四溢,入口绵甜,口感软糯清甜;堪称粒粒精品。

fxhBCsXtsWJYm4a4.png

dpeWdnm6MBjYxxx1.jpg

GERWRfRdKdreJGT5.jpg

sZywsa83pi1DCKGc.png

收割的天气通常骄阳似火,而且收割速度要快,不然谷子很快会从稻子上脱落下来。割的时候弯腰弓背,手上脸上经常被锋利的禾叶割伤,有时眼睛还会被刺伤。

收割后,村民还要把它们捆扎成便于挑运的大小,挑到打谷场。因为水田都建在错落不平的地方,田埂修得狭窄,还留有土垄。

bWSZbJyyy9YGHpZA.jpg

打谷场上打谷声"乒乓乓乓",声势颇为壮观。如今,由于机械的推广,这些古老的农具也许终将会退出历史舞台,只留在人们记忆里。

KtPASR72aS1b72Fd.jpg

一个好的晒场,是保证谷子质量的关键。如今村里的晒谷场越来越少,田间、房前屋后的空地、乡间小道等都临时变成了晾晒场。晴朗的天气,扁担都被压弯了的一担担稻谷被挑往晒谷场。一大片金黄,把晒谷场铺得满满的,阳光所到之处,遍地都是黄金。

kKSFN8m55ZKkYnRc.jpg

3hhnTKt33rS5PwFQ.jpg

勤劳善良的村民,镰刀割谷的“刷刷”声、大人们偶尔的谈笑声、孩子在田里拾穗的呼喊声、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

汇成了古老乡村最动人的交响乐

一年又一年地陶醉在这美景和乐曲中

此时此刻

所有人都是最幸福最开心的

k7WdBP3G5tkxifik.png

来自蜀地独有口感的好米

在幽雅的谷地里缓慢生长

春天的花草

夏天的微风

秋天的山泉

冬天的暖阳


7957MZ3Fc8FtXKCk.jpg

来源:魅力黄花

评论0

    【食在黄花】2021第一缕稻香,献给热爱生活的你

    产业 村管理员 发布 军田坝村 2021-09-23 07:23

    Wbz5ikW1phPjBnMF.png

    据传在公元200年(建安五年),这里就开始栽培水稻。其特有的生态系统是稻田鱼虾混养共生,鱼虾日常于田里畅游,为水稻提供天然肥料及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而水稻引来的各种昆虫又为鱼虾提供食物。这是一个生生不息、自我完善的生态食物链。

    nAB43Z2Be8ZrnE1d.jpg

    山清水秀的村落,年平均气温17.6℃,年日照时数约1600h,年平均降水量约1180mm。昼夜温差明显,水稻白天充分享受阳光的滋养,夜晚温度降低减少有机物消耗。

    wrEW8aRAydYttwxp.png

    rNm4QeAYBYWbhYNa.jpg

    村民们尊重每一粒种子

    天养地育

    一年一作

    让它们自然生长,利用鱼虾旺盛的杂食性和昼夜不间断的活动,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害虫、疏松土壤。

    4xjDaM36SMYYh7f6.jpg

    古法耕种

    曾是许多人难忘的记忆

    伴随着现代文明的日益进步,原始的插秧劳作日渐被机械插秧所取代,不少人记忆深处的农耕生活已经慢慢远去,纯正大米的味道也在逐渐流失。

    在这里,村民依然使用人工插秧的古法,让秧苗扎的更深,更多的吸收土地养分,达到原滋原味。

    XKJ9cCQSNfWccKXi.jpg

    3Cdxa9B3CBXJWK94.jpg

    山水的灌溉

    鱼虾的守护

    让米回归食物本质,更加纯粹

    稻米光泽自然,回归食之本源

    p3TE7bAMEmNBrNfp.jpg

    只有民风淳朴,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才能长出好米。

    1800多年来,村民的祖祖辈辈一直不断甄选优质大米品种。从插秧到包装,每一个环节都恪守传统法则,守护每一粒米的醇正,所有的汇聚到一起才成就了今天的一缕米香。

    这是村民的荣幸

    也是属于食客的幸运

    ixXAhe5jea3peQK2.jpg

    米粒色泽晶莹,颗粒饱满,粒粒如同美玉;新米自含稻香,生嚼回甘;煮沸清香四溢,入口绵甜,口感软糯清甜;堪称粒粒精品。

    fxhBCsXtsWJYm4a4.png

    dpeWdnm6MBjYxxx1.jpg

    GERWRfRdKdreJGT5.jpg

    sZywsa83pi1DCKGc.png

    收割的天气通常骄阳似火,而且收割速度要快,不然谷子很快会从稻子上脱落下来。割的时候弯腰弓背,手上脸上经常被锋利的禾叶割伤,有时眼睛还会被刺伤。

    收割后,村民还要把它们捆扎成便于挑运的大小,挑到打谷场。因为水田都建在错落不平的地方,田埂修得狭窄,还留有土垄。

    bWSZbJyyy9YGHpZA.jpg

    打谷场上打谷声"乒乓乓乓",声势颇为壮观。如今,由于机械的推广,这些古老的农具也许终将会退出历史舞台,只留在人们记忆里。

    KtPASR72aS1b72Fd.jpg

    一个好的晒场,是保证谷子质量的关键。如今村里的晒谷场越来越少,田间、房前屋后的空地、乡间小道等都临时变成了晾晒场。晴朗的天气,扁担都被压弯了的一担担稻谷被挑往晒谷场。一大片金黄,把晒谷场铺得满满的,阳光所到之处,遍地都是黄金。

    kKSFN8m55ZKkYnRc.jpg

    3hhnTKt33rS5PwFQ.jpg

    勤劳善良的村民,镰刀割谷的“刷刷”声、大人们偶尔的谈笑声、孩子在田里拾穗的呼喊声、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

    汇成了古老乡村最动人的交响乐

    一年又一年地陶醉在这美景和乐曲中

    此时此刻

    所有人都是最幸福最开心的

    k7WdBP3G5tkxifik.png

    来自蜀地独有口感的好米

    在幽雅的谷地里缓慢生长

    春天的花草

    夏天的微风

    秋天的山泉

    冬天的暖阳


    7957MZ3Fc8FtXKCk.jpg

    来源:魅力黄花

    评论0